汽車信貸-何時舉起加息大旗抵抗通脹

來源: 信貸    發佈時間:2010/4/29 下午 05:52:11
汽車信貸,4月23日,央行在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表示,下階段要努力穩定價格總水平,這是經濟刺激政策出台以來央行首次作出“穩物價”的表態;4月24日,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,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,密切關注價格走勢和管理好通脹預期。
汽車信貸,對於關心中國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人來說,可能會注意到央行對物價形勢的判斷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。

    4月23日,央行在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表示,下階段要努力穩定價格總水平,這是經濟刺激政策出台以來央行首次作出“穩物價”的表態;4月24日,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,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,密切關注價格走勢和管理好通脹預期。

    業內人士分析,管理層對於物價的判斷可能正從“通脹預期”向“通脹現實”過渡,而對物價走勢的判斷將左右未來貨幣政策的方向,加息政策可能逐漸從幕後走到台前。

    當前,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: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較大的通脹威脅。央行最近對中國銀行儲戶的問卷調查顯示,我國儲戶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指數高達73.4%,已是連續四個季度上升。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預測,今年全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將同比上漲3.5%,超過3%的溫和通脹警戒線。瑞士信貸銀行董事、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,下半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定會起來,全年可能超過4%,甚至達到5%。中國社科院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在其博客中表示,當前國內資產泡沫升級,中國須當機立斷,堅決地緊縮貨幣,抬升長期利率水平。

    天量信貸埋通脹隱患

    離通貨膨脹究竟還有多遠?在15個月累計新增貸款12萬多億元後,通貨膨脹這頭“怪獸”什麼時候會衝出籠子,對此作出準確判斷很難。

    僅從數據上看,3月CPI同比漲幅下行至2.4%後,4月可能略有回升,估計在2.6%∼3%。由於去年基數過低,二季度CPI漲幅很可能超過3%,全年物價高峰出現在5∼7月的可能性較大,只是究竟有多高目前還難以判斷。但可以肯定,如果剔除豬肉價格這個最大的“減量”,物價上漲水平將更高。

    對於通脹壓力,國家統計局的判斷是“總體上基本穩定”,而民眾對於通脹的感受顯然沒有這麼樂觀。菜、油、米、水、電、氣等價格連番上漲,樓市新政前的房地產價格更是一天一個價。 4月14日,國內汽油、柴油價格再次上調。據國家發改委匡算,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當月CPI環比上升約0.07個百分點。

    然而,僅以CPI來看待物價形勢尚不全面,未來通貨膨脹最大的威脅可能潛伏在房地產市場。

    去年3.1萬億元新增信貸流向個人住房貸款和房地產開發貸款,今年一季度又增加了8000多億元,近4萬億元信貸撬動的房地產市場迅速膨脹,去年全國住房交易金額超過6萬億元,吸引了大量資金。可以說,在過去一年多時間中,過剩的流動性很大程度上被房地產這塊“海綿”吸收了,延後了通貨膨脹到來的時間。目前房地產市場在政策密集調控下面臨調整,巨量資金可能集中出逃,這些多餘的貨幣一旦重新釋放,必將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。

    歸根結底,自2008年底開始我國政府實施“雙積極”的財政、貨幣政策,天量的信貸投放,早就為通脹埋下了伏筆。在現代貨幣主義大師弗里德曼看來,貨幣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,或者說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只能是由貨幣引起的,“通脹的唯一原因就是政府印刷鈔票”。

    負利率引發加息呼聲

    4月25日,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巡視員李德在上海表示,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超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後,就形成了實際負利率。 “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,但即使央行加息也是小幅的”。

    同一天,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在北京表示:“我國當前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似乎進一步惡化,貨幣政策應作相關調整。”他認為,我國已是負利率,這導致了房地產市場投資過熱。因此,如何合理提高利率、控制信貸規模等迫在眉睫。

   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,我國已經經歷了3次負利率階段。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,此次負利率出現6個月後,央行才第一次加息,名義利率最高到10.98%。第二次負利率階段始於2003年底,止於2005年初,名義利率達到了歷史最低值1.98%,央行在負利率一年後才選擇加息。第三次負利率階段開始於2007年2月,此後,央行連續6次加息。

    從減小負利率的角度來說,加息的必要性在逐漸上升。 CPI漲幅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,理論上說通脹預期已經演變為真實的通脹。正是由於負利率,人們擔心自己手中的票子“毛”了,才會催生房地產投機熱潮,導致消費畸形發展。無論是為了穩定通脹預期,還是為了穩定價格總水平,都應避免負利率長期存在。

    此前市場的一個擔憂是過早加息將阻礙經濟復甦的步伐。目前對於全球經濟前景的基礎判斷已悄然發生變化。上周美國公佈3月新房銷售增幅創47 年來新高,次貸危機的陰影逐漸消退。希臘申請啟動歐盟IMF救援機制,區域金融或債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降低。如果歐美經濟徹底企穩反彈,則中國經濟復甦可能大大提速。

    年中或出現加息窗口

    如果把2008年底至今我國政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舉措加以歸納總結,可以發現政策重心在歷經保增長、調結構之後,如今防通脹已經躍居首要任務。溫家寶總理4月13日在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時所確定的10條工作措施中前4條為農業生產、金融調控、穩定物價、遏制房價,矛頭都直指通脹。

   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、董事、總經理滕泰指出,2010年全年的CPI和PPI走勢將呈現“中間高,兩頭低”的形態。鑑於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接近“過熱”區間,如果6、7月份CPI逼近4%,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便不能排除。因此,一旦GDP和CPI高點在年中出現“雙碰頭”,這就基本上具備了加息的條件。

    事實上,觀察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手法不難看出,政策調控主要依靠數量型工具進行,即運用公開市場操作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,倚重貸款額度管理來控制信貸投放,存款準備金率作為備用手段應付不時之需,這構成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“路線圖”,對於加息和升值一直都比較謹慎。在這種情形之下,國際經濟環境將成為是否加息的重要參考變量。

    從國際經濟環境因素看,美聯儲何時加息將具有風向標意義。 4月27日至28日,美聯儲召開了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。儘管美聯儲近期調整利率的可能性不大,但市場對其可能在年內加息的預期有所上升。如果美聯儲在二季度末開始加息,那麼中國央行同時加息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。

    保持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,對央行而言也至關重要。目前,人民幣匯率承受著較大的外部壓力。在人民幣升值或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預案形成之前,央行選擇加息的可能性相對較小。但我們注意到,今年5月下旬將舉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。屆時,兩國就政策退出和人民幣匯率方面的談判有可能達成共識。倘若真的如此,央行在二季度末(或7月份)啟動加息就水到渠成。